用辛劳和汗水守护城市一方净土
——记市环卫处道路清扫保洁工刘东生
深秋,凌晨4时30分。夜色还笼罩着整座城市,55岁的市环卫处道路清扫保洁工刘东生已起床收拾妥当,像往常一样骑上三轮车出门了。阵阵凉风袭来,刘东生穿得并不厚实,“扫一会儿,身上就热起来了”,他满不在乎。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河北省环卫行业最佳城市美容师推选总结大会上,刘东生被授予河北省环卫行业“最佳城市美容师”的称号。在众多的环卫工人中,他缘何能获此殊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刘东生。
不应付,是他默默坚守的底线
桃城区新华路红旗大街至榕花大街段由刘东生负责清扫。来到自己的“责任田”,他拿起扫帚麻利地清扫起来。寒来暑往,他已在这段路上打扫了四年,双手上磨出的老茧、裂开的口子,记录着他的辛劳和汗水。
四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掌握要领,刘东生清扫道路时非常吃力。衣服常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刘东生说,“因为长时间握扫帚,一天下来,手腕和手指头累得僵硬肿疼,回家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当时,家里人看他这么辛苦,都劝他重新找个别的事干。可他却说,要是大家都怕累怕脏,那城市不就变成垃圾场了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掌握了技巧。如今,他干起活儿来早已轻车熟路——先用扫帚把大面上的垃圾清扫一遍,犄角旮旯再用笤帚仔细清理,碰上口香糖、烟头等不好收拾的就直接上手……街道上每一个树穴、每一个渠道口、每一个转角处,甚至每一个地砖缝,他都会特别留意,“扫地事儿不大,但绝不能糊弄。要是应付,那和没扫又有什么区别?”
四年来,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刘东生都坚持“一日两普扫、期间捡扫,普扫彻底、捡扫及时”的保洁要求,将路面扫净,将隔离桩掏尽,将灰堆收尽。在领导眼中,他是“好职工”;在同事心中,他是“好榜样”。而在他自己看来,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应该把分内的活儿干好,“把负责的路段收拾干净了,自己心里也亮堂”。四年来,他一直坚守这样的底线。在我市创建“样板路、示范岗”活动中,他负责的路段连续多次被评为“示范岗”。
不争辩,是他真诚感化的方式
刘东生负责的路段地处市内繁华区域,道路两边沿街门店多,人流量、车流量大,清扫任务较重。刘东生想,要想保持路段的持续清洁,只靠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动员周围群众,特别是沿街门店的店主员工,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于是,刘东生利用工作间隙,主动到各个门店做工作,“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卫生搞不好,往大里说,影响咱全市的整体形象;往小里说,也影响咱自己的买卖啊!”憨厚朴实的笑容始终挂在他脸上。大多数门店,经过他的提醒,都能做到垃圾入桶。可是,其中有一个门店,习惯把店内垃圾向门外一扫完事,这让刘东生不得不把刚打扫过的地方重新收拾。刘东生苦口婆心地劝导,却惹来了店主的不耐烦。然而,刘东生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每天坚持把每个门店周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天,刘东生又来到这家门店前,却没在老地方发现任何垃圾。店主看见他,主动走出来,拉住他的手不好意思地说:“叔,你心眼儿好啊!我以前太对不起你了,以后一定自觉配合你的工作。”原来是刘东生前一天冒着雨在各家门店前清理废弃物的身影打动了这个店主。
刘东生用真诚和善良打动着每一位店主的心。如今,在他负责的路段,门店乱扔垃圾的现象不见了,不少人还主动帮他打扫卫生、经常招呼他进店歇脚。以前的“老大难”,变成了“放心”路段。
不退缩,是他守护洁净的信念
工作中,刘东生任劳任怨,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用他们管理员的话说,就是“交给他的任务不用检查”。对于单位安排的工作,无论是清扫积雪、清除积水,还是外出替班、清理垃圾等各种临时性任务,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
2014年初冬,一场暴雪突降我市。凌晨4时多,他一个人扛着铁锨、扫帚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达责任区。雪天路滑,他摔伤了左脚,脚面肿起老高,可他还是忍着疼痛坚持清理路面积雪,汗水掺着雪水,把棉衣、鞋子、袜子都湿透了。“下雪会影响人们出行,早点儿清理干净了,就不会让上班的、上学的迟到了。”刘东生的责任区离学校很近,一碰上雨雪天气,他就特别着急,生怕骑车的家长和孩子们滑倒。然而,每次清理完积雪走回家,他两只脚都麻木得不听使唤,要在家里捂上半天才能渐渐恢复知觉……可他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他觉得,为了行人安全,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有价值。
多少个天寒地冻的早晨,多少个骄阳似火的正午,人们总能看到刘东生忙碌的身影。这个路段上,每一寸土地都被他手中的扫帚反复清扫。刘东生用辛勤的劳动践行着“城市美容师”的神圣职责,用心血和汗水守护着城市的一方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