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两个孩子都开学了,松了一口气的姜永还是一刻也闲不住,她放心不下远在北京的喻奶奶。“奶奶,您身体还好吧?国庆节回不回武汉呀?您回来了我再忙也会去照顾您的!”一个电话让老人激动得声音都哽咽了:“小姜啊,我就是想武汉呀,想吃你做的菜……”一个是曾经的雇主,一个是昔日的保姆,却像亲人一样总在互相关心问候。八旬老人喻奶奶曾在半年间换过3个保姆,可是和姜永为啥这么投缘呢?
老人回武汉 遇上一个好保姆
喻奶奶今年87岁了,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多年来一直随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媳妇生活。虽然儿子孝顺,也有专人照料起居,可老人还是怀念老家,年纪越大愿望越强烈。2015年秋天,老人执意回到了武汉。在中介公司正好碰上姜永,两人一见如故,喻奶奶一眼认准了她:“是个实在人。”
48岁的姜永1995年随丈夫来武汉打工,她洗过盘子,站过柜台,干了不下十种零工,两口子吃苦耐劳在武汉租了房子养育一双儿女。2015年,儿子考上了大学,小女儿正上小学一年级,为了时间灵活方便接送女儿,姜永当起了保姆。
她每天除了为家人做饭、接送孩子,还做两份钟点工。上午给喻奶奶买菜做饭洗衣收拾房间,下午赶到另一家做饭,然后接女儿放学。一天忙忙碌碌却井井有条。
早晨她给喻奶奶带来软和的面窝圈圈配牛奶鸡蛋,或者热干面配豆浆,变着花样买或者做。无论是择菜时还是做清洁时,她都会和老人唠嗑,路边新闻呀,家长里短呀,身边笑话呀,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聊得热乎。即使老人看电视,她也陪在一旁给老人织毛线手套袜子。老人痔疮发炎住院一周,小姜天天在自己家里做饭往医院送,骑自行车单程就得近一个小时。帮老人洗浴,拿药,在医院楼上楼下跑。老人要给她加工资,她坚决不要:“奶奶,您生病一会就好了,我多做点没关系的。在家里还不是做这些事?不累的!”
喻奶奶最感动的是小姜特别细心。以前,保姆推轮椅带她下楼遛弯,不是嫌麻烦不情愿,就是推着她冲到花坛边,让老人看花,自己就找人聊天去了。有时半个小时不见人影,老人要上厕所都叫不应人。姜永推着老人下楼遛弯,还会注意避开小坑小坎。一点一滴小细节,老人都记在心里,也从不把小姜当外人,有什么好东西也都要给小姜留一份。
半年换3个保姆 老人也很无奈
2017年夏天,姜永走路时摔了一跤,右手臂骨折,不能再给喻奶奶做事了。儿子从北京赶回,为她重新请了保姆,不料半年期间,喻奶奶换了3个保姆。
家政公司先介绍了23岁的小王。小王年轻脑子灵活,一开始把老人哄得乐呵呵的。没几天,就说老人家里没有wifi不方便她和家人联系,老人儿子马上找人安装。从此小王每天忙着网上聊天、追剧,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做事也马虎起来。
第二次来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子,饭做得好吃,可喻奶奶无意中看到了她的双手,十个指甲有6个灰指甲,从此再也不敢再让她做饭。
换来的第三个保姆属于啥事教十遍也不记得的。喻奶奶胃不好,牛奶要加热。她让保姆把牛奶倒进小奶锅里煮开,可保姆图省事,每次连包装袋一起放到微波炉里转2分钟。奶奶说,塑料袋放进微波炉里转有毒,小保姆答应得好好的但每天照旧。奶奶说内裤不要放洗衣机里洗,碗要放进消毒柜消毒,保姆终于发烦了。
在武汉找不到合适的人照顾,儿子实在放心不下,去年底喻奶奶又搬回北京。
/ 对话 /
记者:喻奶奶离开武汉后,你照顾别的老人也是尽心尽力。你为什么能和老人相处那么好?
姜永:我也没做什么大事,就是做事不偷懒,把别人家的事当自己家里的事做。我们到武汉20多年,也没个亲戚,就把老人当自己的奶奶伺候。
记者:有些老人比较挑剔,你遇到过吗?
姜永:当然遇到过。但是年纪大的人,你改变不了他(她),就只能顺着呗,又没有什么原则性的事。比方说,我照顾过一位大爷,规定我买青菜不能用塑料袋装,买其他东西要用白袋子不用有色袋子,有时候忙起来我就忘了,老人就会给脸色我看。我如果什么都计较,互相抱怨就没完没了了,所以我尽量按老人的要求做就行了,不钻牛角尖。
记者:你干伺候人的活,孩子们怎么看?
姜永:他们知道爸爸妈妈都在努力挣钱,让他们受更好的教育。有时我照顾老人回家晚了,儿子还能督促妹妹做作业,给她做蛋炒饭。他们很少吃零食,也不会要这要那。
『好保姆』为啥这么难找
照顾老人 保姆和家属都有一肚子苦水
记者日前在汉口百步亭小区,随机走访了8位保姆和雇主,各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
张女士为老父亲找保姆,面谈时说什么都会干,看上去也老实,工资给得很高。头两天还可以,过了几天就说:“爷爷年龄太大,吃饭还需要人喂,我打听过了,喂人吃饭是要加工资的!”为了减少保姆工作量,张女士晚上时给老父亲用成人纸尿裤,这样保姆就不用起夜了。保姆又说没伺候过要用纸尿裤的老人,要求加工资!经过几天的考察,张女士发现这个保姆做事从不主动,也不会做菜。说她几句,保姆竟以不干相要挟。
由于生活习惯、观念等不同,老人与家政之间,让人烦恼操心的事也有。做家政12年的秦阿姨说,她最怕的几件事是:卷进婆媳矛盾中,里外不是人;老人过日子太抠,像防贼一样防保姆;不把保姆当人看,说话居高临下。
据家政公司的业务员介绍,目前我市需要涉老保姆的雇主,大都要求找年龄大一些的、有经验的保姆。然而现在应聘保姆职位的,还是以农村进城打工的妇女为主,年龄符合雇主要求的,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更谈不上经验,难以达到雇主的要求;有文化有经验的一般年纪较轻,而且几乎都不愿意照顾老人,特别是患病老人。
将心比心 一方多些包容一方多些耐心
养老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现实问题。华中师大社会学院祝平燕教授分析,老人和保姆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生活习惯都大相径庭,让一个高龄老人去适应新环境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保姆都像姜永那样尊重老人生活习惯和想法,真情实意,以心换心,就会和老人和睦相处,营造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作为护理者不是简单的做家务的保姆,重要的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生活和心理同时照料,有足够的耐心,熟悉家务劳动,生活习惯合拍。了解了老人心理,让老人开心了,他就听话了。祝平燕教授说,许多子女生存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耐心守护在老人身边,所以有的保姆和老人处得比亲人还亲也在情理之中了。
武汉市优抚医院心理科主任霍云翔分析,保姆们最不愿意服务医生、教师、律师等职业的老人,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容易挑剔、评判,甚至有刻意纠正别人言行举止的习惯。老人在认知上容易产生居高临下之感,过分挑剔会让保姆产生不良感受,带着情绪做事情,反过来引发老人更多不满,导致关系僵化直到分崩离析。他建议,对待朝夕相处生活中事事照顾自己的保姆,老年人尤其不要固执成见,要在形式上明确服务内容,认知上各怀宽容,各退半步。秉承相逢是缘,遵守契约内容,不恶语相向,不轻易指责,不动辄以解约为问题的解决之道。
湖北省中医院心理科汤慧明教授说,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老人彼此互相需要,但往往矛盾重重。如果老人对保姆的服务完全没有包容,在方方面面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或者保姆眼里只有挣钱,对应该付出的合理服务敷衍塞责,矛盾冲突就会不断。
高龄老人大多患有疾病,行动不便或卧床,所以给高龄老人找保姆最好先考虑他们是否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对于保姆来说,协助老人活动四肢,给他们喂饭喝水,帮助他们上厕所,就属于最基本的护理服务,最好能学习一些护理知识。此外,保姆应该多少懂点理疗知识,了解器械的功能,知道如何使用。汤慧明教授提醒,子女要尽量选择那些受过专业培训,且能够提供健康证明的保姆。老人也需要把保姆当成家人,投入一些感情,这样才有可能和谐相处。
记者毛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