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卫工人为哈马提供全程伴随式保洁。
全程伴随式保洁
25日凌晨,天还没亮,在道里区友谊路与中央大街交会处附近的街口上,环卫工人王炳学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开始对街路进行清洗保洁和机械化作业了。在他们身后被清扫刷洗过的街路一尘不染。
“我们凌晨3点前就完成了赛道清扫和水洗工作,并全程开展伴随式保洁。在原有人员配备的基础上,补充保洁人员600余人,增加机械车辆50余台。为了避免清理盲区、消除卫生死角,环卫部门合理调配全市保洁力量填充至赛道沿线及其周边区域,并对作业标准提出更高质量要求,使保洁区域有效覆盖街路边角、沟缝、墙根等细节位置。”
市城管局环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比赛当天,市城管局统筹市区环卫部门针对哈马沿线街路开展全程伴随式保洁,把友谊路、中央大街等沿江重点区域保洁时间延长至24时,确保沿线街路达到无积尘。环卫部门还在赛道沿线增设移动公厕,重要区域公厕开放时间当日不少于14小时。
雨中坚守哈马沿线
刚过午后,天降大雨,哈马仍在继续。为保证哈马沿线环境秩序整洁,环卫工人们冒雨坚守岗位。巡视保证环境整洁干净的同时,全力清运垃圾。环卫工人们借助雨水的冲刷,在清理街路杂物的同时对街路进行洗刷,既节省了水又提高了效率。哈马比赛全部结束时,哈马沿线环境清理保障工作同步全面完成,随即相关街路切换入正常保洁模式。
日产日清车走地净
“为了方便观众和参赛选手投放垃圾,今年环卫部门在哈马赛道沿线增设了很多新式景观果皮箱。”市环卫办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切实做到“日产日清,车走地净”的卫生标准,环卫部门将散袋收集车辆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新阳路、田地街、经纬街、兆麟街等重点街路,进行全天候垃圾收集与清运工作。比赛当日,在尚志大街、地段街、友谊路等赛道沿线及周边增设100余个垃圾桶,并对垃圾桶进行套袋,方便投放垃圾,减少落地污染。
“参赛选手们手拿着喝完的饮用水瓶,奋力奔跑的同时,发现路边有果皮箱时,会主动绕一段路程把水瓶投入其中,而不会为了节省时间把水瓶直接扔到地上。”更让环卫工人范义感动的细节是,“有的参赛选手,发现路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拿在手里跑,发现环卫工人或者果皮箱时再投放。”
修饰修缮13座桥梁设施
在哈马举行前夕,市城管局道桥部门对哈马沿线道路设施加大巡视周期和频次,对个别区段破损路面予以修补,对阳明滩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等13座桥梁设施相关点位进行修饰与修缮。为不影响通行,道桥部门在哈马沿线施工时,采取夜间作业方式。其中人行道维护3300平方米、车行道4200平方米,完成各种设施油饰面积1862平方米,粉饰面积1041平方米。此外,道桥部门还对哈马道路沿线始发地两座欧式绿色站廊进行修缮。
清理取缔沿线占道经营
沿线宾馆卫生间免费开放
市商务局要求全市各大型商贸企业按照相关要求,规范服务行为。同时,要求各商贸企业商品陈列要美观,各宾馆对宾客使用过的用品及时消毒,严防疾病的传播;餐饮企业要严格治理白色污染、严格餐具消毒制度,厕所等公共设施要加强管理;赛事当天沿线各商贸企业及住宿餐饮企业厕所等公共设施要免费开放,做到干净卫生、通风良好,为顾客提供优美整洁的厕内环境。此外,市商务局还负责本届哈马的部分招商工作。
空中、地面全警种上阵

“警察护跑团”既是参赛选手,也是一支流动的安保力量。
市公安机关在比赛当天出动5500余名警力投入到安保工作中,空中、地面,全警种为哈马保平安。
5时起,市公安局各部门的参勤警力就有序进入到各自工作岗位,警航大队出动警用直升机开展空中巡逻,根据地面实时情况,及时指挥调动警力,全力为哈马保驾护航。在3万名专业和业余运动员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警察护跑团”。他们的服装胸前印有“中国警察”、身后印有“哈尔滨公安”醒目字样,护跑团共有82人,来自市公安局23个单位。比赛中,他们既是参赛选手,也是一支流动的安保力量。此外,市公安局警乐团用音符为选手鼓劲、打气和助威。
403台公交车随时备勤
哈马期间,沿线道路进行交通管制,为了创造便利的出行条件,25日,哈马参与人员可以凭相关证件免费乘坐公交公司车辆。同时,为了保证比赛当天运输效率,公交公司准备了403台备勤车辆,其中志愿者、医疗、演员接送车103台;运动员存包车50台;半程运动员接驳车200台;全程运动员接驳车50台。
赛前,公交公司对公交车辆进行全面维护,确保车容车貌整洁,并着重排查赛道沿线的公交站杆、站牌,确保准确、整洁。根据赛事进度和道路管制情况,公交公司采用现场调度和gps智能调度互动模式对运营线路和车辆实时调整,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做到道路放行一段,公交服务就向前延伸一段,确保顺畅出行。
千名医务人员保驾哈马健康跑

急救人员为参赛选手提供医疗服务。
另外,市红十字会共选拔80名志愿者参与应急保障,主要负责赛事现场的秩序维护、赛道观察、应急救护等工作。
134名“小冰棒”满场奔忙
志愿者两天装配了3万个食品包。
本届哈马志愿者还有一个逗趣的名字——“小冰棒”,取“小志愿者冰城最棒”之意。接待组的“小冰棒”们鉴于其英语、俄语“专业”背景,获得各国选手“点赞”。所有选手完赛得到的2万个完赛包、1万个餐包共计3万个食品包,134名“小冰棒”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装配完毕,彰显了冰城的“青春速度”。
集体组个“泡脚局儿”
外地跑友点赞“大后方”

今年,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终点都设置了拉伸区与冰水泡脚区,为参赛者提供排酸服务,让参赛者更快恢复。昨天10时30分左右,参加半马的选手陆续抵达终点,领取完赛包后,跑友们纷纷到赛后恢复中心体验冰水泡脚和放松按摩。
来自浙江的跑友王先生说:“我要为哈马点赞,我跑过很多城市的马拉松,在赛事保障和补给方面,我认为哈马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这是王先生第一次体验马拉松的冰水泡脚,“之前总在电视上看见,这次来到冰城,虽然还没到冬天,但凉爽的冰水泡脚服务让我间接感受到哈尔滨冰雪带来的快乐。”
空中飞人浪里翻花
昨天8时许,在阳明滩大桥江面上,浪花飞溅、人影翻飞,哈尔滨市摩托艇协会滨玛逊摩托艇俱乐部两组飞行器、一艘快艇、六艘摩托艇正在进行精彩的水上表演。浪里飞人更用江上三周空翻的精彩表演为哈马鼓劲儿,为奔跑的选手加油。
岸上哈马参赛者闻枪启程,江上帆板爱好者扬帆助力。7时45分,在道里区通江广场码头,第一名帆板选手卢先生顺利到达岸边。他和队员们是从太阳岛航行而来助哈马扬帆。
载歌载舞还能劈叉
机器人“花式加油”
昨天,哈马参赛者行至松北科技一街与世茂大道交口处时,路边一支特别的啦啦队极为引人关注。只见他们伴随着音乐扭动身躯,做出各种加油的姿势,看起来可爱又有趣。这就是乐聚机器人派出的由30个机器人组成的为选手加油助威的啦啦队。乐聚的核心成员均为哈工大的博士,团队曾多次卫冕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可爱的机器人还带来《我爱你中国》等多个健康向上主题舞蹈,用科技助力哈马,展现龙江风采。
平均年龄60岁
威风锣鼓来助阵

在众多游客和志愿服务队伍中,有一群身着节日盛装的威风锣鼓队的表演格外引人注目。
威风锣鼓队的队长曲岩峰说:“我们这些平均年龄60岁的队员由退休职工组成,大家5时20分就来到这里,就是想要为咱哈尔滨自己的马拉松赛事助兴,也为来自国内外的参赛选手们加油!”一位62岁的市民姜先生带着22个月的小孙子也临时加入了锣鼓队伍行列,并和锣鼓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