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晚报、沈报融媒心理咨询师 鲍秀军 新闻背景 据本报报道 近日,市民刘先生打开手机监控软件,发现保姆正在殴打自己86岁的老母亲。监控显示,半个月内这样的殴打事件发生了七八回。刘先生的母亲患有脑萎缩,90岁的父亲耳朵失聪。儿女们每个月花5000元雇佣该保姆。
8月7日19时许,铁西公安分局接到110报警,报警人刘某称其母亲被保姆崔某某殴打。民警出警后,将崔某某依法传唤至铁西分局工人村派出所,经过认真调查、收集证据,确认崔某某在看护期间多次殴打老人。8月8日,崔某某因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被铁西分局依法予以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看到这个新闻,愤怒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反应。打人犯法是天经地义。当事的保姆进了拘留所,此事便暂告一段落了,但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笔者想到的是当事的保姆现在的心理感受如何呢?悔恨肯定是有的,但同时相伴的可能还有一种“解脱”。
按理说,作为一个年近花甲又没有啥专业特长的人,每月能挣5000元,真的挺可观。但是,就连她本人恐怕也没有想过,同时陪伴、照顾两个耄耋之年失聪、失能的老人,与单纯照顾一个老人所多付出的可并非举手之劳那么简单。 年近花甲,自己的睡眠若得不到保障,第二天都会昏头涨脑的。老年人本来觉少,再加上身体不适,起夜的次数可想而知。亲生儿女在老人生病住院需要护理时,守护一夜,第二天都没精打采的。保姆与儿女不同的是,不用有太多的情感投入,还能够挣到一份比较优厚的工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心理承受能力会相对强一些。但凡事均有个限度,高工资可以调动人的心理积极性,但五脏六腑的承受能力,是一种客观存在。超过了一定强度,再高的薪资也无法让它们正常运转。当一个人力不从心的时候,情绪的波动自然会变大,加之自我控制能力又不是很强,就可能干出失去理智的事儿来。 随着银发潮的到来,保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多数保姆在助人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家的难题。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不同,个别保姆也干出了纵火、打人等违法事件。 仅就这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保姆打人案件来看,当事保姆心理素质比较差是毫无疑问的了。她知道自己干这个活挣得不少,也知道人家安装了摄像头,明知如此而为的后果会怎样,如果心理素质好,冷静下来权衡一下,大不了不干了,为何非得动手打人呢?这分明是情绪失控的表现。受不了那份苦,还想挣那份钱,以致发生伤天害理事件,触犯了法律。 所谓心理素质好,就是自己很自信,能够轻松冷静地对待突发事件,能够平静地应对特殊事件。心理素质差的人,在遇到意料不到的情况时就会失态,无法接受,无法处理,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进而还可能行为失控。
法律问题自然按法律解决,但是透过这起保姆打人案,无论是雇主还是保姆们是否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以后的雇佣过程中,作为雇主要适当考量一下对方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作为保姆面对雇主开出的佣金,事先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拿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