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月嫂,大多数人会想到高工资。在一线城市,月嫂收入过万极为常见,有些“金牌月嫂”“首席育婴师”的薪酬水平还在两万元以上,收入远超许多城市白领。然而,与月嫂行业的火热相比,大学家政专业招生形势却“有点冷”:有媒体报道,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设立家政学专业3年,未招到一名学生;吉林农业大学首届招收的37名学生,全部是“服从专业调剂”而来。尽管如湖南女子学院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可招生“冷热不均”的困局依然存在。
点评:2018年,国内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00万人,尚存1500万用人缺口。家政市场的供不应求和院校招生的“冷热不均”,真可谓“冰火两重天”。对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应该从多角度认识:首先,要端正对“家政”的认识。家政确实没有脱离家务事,但它是关于家政的科学,而不是单纯的做家务。关于家政科学的专业集管理学、护理学、医药学、心理学、烹饪学、设计学、园艺学等课程于一体,专门培养掌握家政科学的高素质人才。其次,要区分家政管理人才和教育人才与家政劳动者的区别。大学家政专业不是培养普通家政服务员的,而是培养和管理家政服务员的人才。再次,对大学家政专业的误解以及随之带来的招生难问题是由于对科学知识的误解造成的。科学不仅包括高精尖的知识,也包括普通的知识。这类知识具有综合性,家政学就是典型。家政服务员没必要熟练掌握家政科学所涵盖的所有学科知识,但一定要成为家政劳动的熟练劳动者,需要经过职业学校的技能培训,大学家政专业的毕业生就是这类学校的教师。现代社会,任何职业都需要科学知识,日常家务劳动也不例外。高质量经济发展包括提高日常生活水平,需要以扎实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具有家政科学知识的高级人才,培训具有家务劳动技能的普通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