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这个在2018两会上被习总书记寄语要“办成爱心工程”的朝阳产业,如今正驶入发展快车道。根据《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近年来家政服务业连续保持了20%以上的年增长率,吸纳了超2500万从业人员。
据悉,目前人员结构呈现逐渐年轻化趋势,“90后”占20%,“很多家庭表示在早教育婴方面希望找年轻人,他们更活泼,容易融入家庭,知识面也更广。”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家政一直都是一个被看做是低端的职业,所以很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带着对这个行业的看法而不敢靠近。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越来越规范,现代社会对“家政服务员”不再带有偏见,一位有经验的专业家政人员,甚至会让很多家庭趋之若鹜,因此从业人员中,年轻人的占比也越来越多。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年轻人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家政服务业中的青年力量吧。
育儿、养老,保洁,是无数家庭的需求,也是一个社会生存繁衍的必需。大学生当保姆已不新鲜,如今雇主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早已不仅限于洗衣做饭,教导孩子功课、陪老人聊天也成为了他们的重要需求之一。因此,很多雇主都希望能请到年纪较轻、学历较高的“知识型”家政服务人员,这也导致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已经开始优化。而年轻人,也定将能成为家政业的中坚力量。
市场细化,对从业人员要求更高
专业保洁、专业烹饪、专业月嫂、专业育婴……近年来,家政市场工种越来越细化,不同工种有相应的技能要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了。
过去家政行业工种主要是家庭保姆、钟点工,负责做饭、搞卫生、带孩子等。如今分工更加精细化,包括普通保姆、月嫂、育婴师、养老护理、钟点工等。从业人员也从过去直接上岗到现在必须经过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取得证书等才能上岗。
月嫂需要考月嫂证、催乳证;高级月嫂、金牌月嫂必须掌握催乳、产后康复等技能;小儿推拿、早教等则是育婴师必备技能。
专业技能的提高,带来相应的薪资上涨。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早教育婴师、月嫂薪资都在7000元以上,月薪上万的从业人员也不在少数。在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如果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拿高薪完全不是问题,金牌月嫂月入2万也是有的。
就业火爆招生冷清 家政专业面临生源之困
如今的家政市场青睐相对年轻、有技能、有专业资质的家政员。对此,在近两年出台的家政提质扩容政策中也特别提到,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要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那么,这个专业招生情况如何?年轻人愿意进入家政这个行业吗?
在北京的一所职业学校里,正在进行一场招生宣讲会。今年,是这所学校第一次招收家政专业的学生。
尽管在每场招生宣讲会上,老师都会强调目前家政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就业前景很好,但是,感兴趣的学生却并不多。家长也认为,家政的工作内容是很多人都会的,是渗入到生活中的,所以开设家政行业又好像作用不大,很多想入行的人也只是在观望
家政业要“提质” 从业者权益保障要提升业内人士指出,家政行业要高质量发展,需要用更具吸引力的职业前景,同时还需要完善各项权益保障,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目前,家政行业之所以难以吸引年轻人,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相应的权益保障不健全。一项针对北京地区近600名家政从业者的调查显示,有10.3%的家政从业人员并未与企业或雇主签订过任何合同或协议,双方只是做简单的口头约定,仅有36.2%的企业或雇主给从业人员上过保险。
对此,相关人士呼吁,对于像家政服务这样灵活用工情况较为普遍的行业,国家应当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保补贴政策,从而打破制约高素质人才进入家政行业的屏障。
一些省市已经出台了一些针对灵活用工劳动保障的实施办法和制度,但是由于缺乏法律层面上的支持,执行实施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尺度不一的情况。我们应当建立政府各部门、各方组成的灵活用工人员权益保障体系,促进灵活用工这一新的用工形态的稳定、安全、持续发展。
环境转变:从“偷偷做”到“被认可”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力量的加入,家政行业也更有活力。从业10多年的邓少芳还发现一个现象,曾经认为“培训没有必要”的老一辈家政人员,培训意识也逐渐增强,主动回公司提升技能。“他们看到越来越多高学历、专业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入,感觉到竞争压力,也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对行业发展而言,这是好现象。”
谈起行业发展,让从事家政行业近20年的陈女士最受触动的是市场环境的转变,从业人员从过去“偷偷做”到现在“被认可”。过去,保姆是不被看好的职业。许多来自农村的从业人员,都是瞒着家人偷偷过来应聘,怕家人不赞成,还被邻居笑话。“现在,大家观念转变了,都敢很自豪地说出自己是一名月嫂、家政员、育婴师了。”陈女士欣慰地说。
对此,邓女士也有同感。她告诉记者,过去社会对家政人员确实存在偏见,不受尊重。近年来,家政行业以崭新姿态回到市场,不少大专院校还专门开设了家政学。从业人员更加专业了,也得到了认可,真正作为一种职业存在于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