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庭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或发生一系列变化,多口之家的“大家庭”模式,使得月嫂、育儿嫂、钟点工等家政人员需求扩大。这将是对家庭服务行业的重大利好,蕴含进一步增长的机会。
调查显示中国的家政行业已经从2015年的2776亿元,到2020年的8782亿元,并在2021年有望突破10000亿,同比增长26%。
在行业火热发展的同时,家政行业出现供需不平衡,鱼龙混杂的现象。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是否提供优质服务,保证“诚意满满”值得行业深思。
图片 编辑 | 孔长青
图片 统筹 | 林兰枫
“好保姆”直接现金奖励,家政服务业“格局大变”。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包括促进家政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等方面内容,共9条鼓励措施,对优秀家政服务企业进行奖励。
家政服务业需求井喷,市场规模达万亿元
6月,“三孩政策”引发热烈讨论。在三胎开放的背景下,家庭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多口之家的“大家庭”模式,使得月嫂、育儿嫂、钟点工等家政人员需求扩大。
此外,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以及就业观念的转变,同时推动着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在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劳动人口投身于家政服务行业,家庭服务行业迎来利好时机,规模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青籽研究院测算家政行业已经从2015年的2350亿元,到2020年的8560亿元,并在2021年有望突破10000亿,同比增长25%。
2015-2020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从业机构数也逐年上升,从25.62万家增加至164.06万家。截至2021年4月,中国家政服务行业从业机构数高达212.48万家,与2015年相比增加近8.3倍。
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省的家政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63万家,占全国的34%;贵州省位居第二,有超过13万家家政相关企业,占全国的7%。另外,山东省的此类企业数量也达到12.4万家,位列第三
2020年,我国新增超过79万家家政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较2019年同比增长200%。另据央视财经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22所院校,开设了125个家政相关专业。
从2015年起,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数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中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数已达3696万,同比2019年增加9.67%。
家政服务的接受度较高,有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在中国市场的渗透度较高,使用过家政服务的用户占比过半达74%。
市场对家长服务行业需求提升,该领域整体迎来变革。
家政经济供需失衡,多样问题难解决
家政服务已经关系到我们很多家庭的未来生活,特别是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家政服务对未来家庭生活至关重要。
养老看护人员难找、月嫂育儿嫂供不应求……近年来,家政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消息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引发社会关注。从业者增加的同时,市场缺口却依然较大。在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家政服务员位列前十。
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背后,是家政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不足,难以匹配市场需求。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下拥有复合技能、专业资质的家政人员更受市场青睐。家政人员要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不仅专长于某一领域,也要在其他方面有涉猎,这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标准和趋势。
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家政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入行是何态度呢?学生对选择该专业有顾虑,毕业即转行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使得这一行业面临高素质人才流失的窘境。社会公众对家政服务的看法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固有印象,事实上,家政学的研究对象是贯穿人一生的方方面面,涉及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家政行业的包含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设计、教育、管理等多领域,家政服务也只是家政学专业的工作方向之一。在社会公众能够充分认识家政的价值与科学性的前提下,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才会大大提高。
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提升行业整体服务质量还有赖于对刚入行人员加强岗前培训,和对业内低技能人员进行“回炉”培训。大型家政企业对人员培训得心应手,而中小微企业则面临培训窘境,行业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由自主培训和缺乏补贴引发的行业乱象,也使“提质”效果大受影响,行业高级人才供给不足。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作为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有36条具体政策。国务院“家政36条”关注家政服务业如何“提质扩容”,就是要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基础上,采取多种支持政策,加大国家治理力度,形成有效的治理制度,以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从行业发展来看,“互联网 家政”是大势所在,鼓励家政企业开设在线平台,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和智能匹配系统,实现用户、订单、服务人员的无缝对接;登记双方需求和技能,对客户和家政人员进行“画像”,实现供需精准、高效、智能匹配;建立对雇主、中介和家政服务人员的立体评价体系,订单完成后,雇主和家政从业者互评,这既可以成为一种双向监督约束,也可以为其他人选择服务提供依据和参考,弥合传统家政中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鸿沟。
中国家政服务正逐步规范化发展。数据显示,家政服务行业消费者签订劳动合同比例较高,其中雇佣与家政公司之间签署三方协议为最主要合同签约方式,占比40.4%,劳务合同的签订为各方提供权益保障。随着政府政策的完善、家政服务行业规范性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家政服务行业逐步迈入提质阶段。
政策护航,家政服务业开创提质扩容新局面
家政服务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满足日益旺盛的服务需求,如何规范行业健康发展成为政府继续解决的问题。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36条具体政策,被外界称为“家政36条”,这是十八大后国务院层面第一个专门针对家政服务业的政策性文件。《意见》明确,将通过发展员工制企业、推动家政进社区以及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等方式,实现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进一步推进“领跑者”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召开视频座谈会,了解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进展,听取“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以及部分领跑企业、社区、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部署下一步工作。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并保障地区家政服务业发展。
北京市商务局实施多项措施并组织系列活动,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北京市家政行业已初步形成了诚信互助、自律守信的氛围,有效提高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了其服务附加值。今后,北京家政行业将继续弘扬榜样精神,弘扬诚信文化,挖掘优秀从业人员和示范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促进家政服务水平的提升,满足市场需求。
上海市商务委牵头推进家政持证上门服务,探索家政服务业的诚信安全建设。自2016年开始试点家政服务持证上门,探索机构备案、人员备案等工作,从2017年开始连续五年以市实事项目推进,并以地方立法《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将这些制度措施予以固化完善。上海市商务委在“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家政持证上门服务工作推进会”表示,上海累计已有累计有500多家企业、15万余名家政从业人员参加持证培训,实现了本市16个行政区的全覆盖。
2020年9月,福州市商务局和福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福州市规范和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规范和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推进居家上门服务证管理、鼓励诚信家政企业进社区,加强培训,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素质。
此前,《温州市家政服务条例》通过审议,并将于2021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对家政服务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为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条例》所涉及的家政服务,包括在家庭成员的住所或者其指定场所有偿提供照护、保洁、烹饪等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求的活动,在月子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固定场所集中开展相关服务的参照执行。不仅规范了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消费者等相关主体的义务和责任,还明确了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责,鼓励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服务规范指引和服务价格指引。
家政新风口,资本火速进场
资本嗅觉灵敏,家政服务业的火热离不开资本的助推,资本的进入可以帮助一个产业更好地发展,资本火速入场也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机遇。
家政“上云”,行业火车头提
在行业火热发展的同时,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是否提供优质服务,保证“诚意满满”值得行业深思。
当前,大部分传统家政公司属于家庭作坊式的,规模小、从业者年龄偏大,不注重技能培训,服务体验和安全性缺乏保障。而另一部分刚入场的企业,则只提供即时消费、标准化高的保洁服务,难以满足大部分家庭真正需要的长期服务和精细化、高端化的需求。核心原因还是市场尚未成熟,相关法律法规边界模糊、行业标准缺失。
家政业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行业,涉及人与人的交往,安全问题必然存在。对于服务平台来说,安全和风控至关重要
目前来看,安全问题依旧要通过数字化来解决。如果没有数字化,在安全问题上是几乎不可能有革命性的提高。安全和风控离不开培训、考核、体检、背调、保险等方面,这背后就是数据问题,数据问题唯有通过数字化来解决,不断利用数字化持续升级服务标准,让安全无限接近100%。
随着家政行业与产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劳动者、劳动关系、供需关系等要素可以全面“上云”,覆盖用户侧交易、劳动者侧赋能以及行业侧开放共享、生态协作,真正实现人与组织的数字化,带来更多连接。
数字化将是家政行业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家政市场当前存在的无序竞争、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无章可循等野蛮生长现象,有必要在国家层面立法,制定落实家政服务行业‘权责制’的保障制度,让家政服务业真正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资料:
[1]《三孩政策影响家政业:有人已预定下个孩子的月嫂》
[2]《中国家政服务行业薪资待遇及发展趋势分析》
[3]《天鹅到家ceo陈小华:家政业安全问题仍需通过数字化来解决》
[4]《“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家政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