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妈妈|家政工人生的另一面-凯发官网首页

当前位置: 凯发官网首页 > 保洁新闻 >
高空清洗
高空粉刷
地暖清洗
家政保姆
瓷砖美缝
甲醛治理
烟道清洗
垃圾清运
地板打蜡
水箱清洗
消杀除螨
地毯清洗
开荒保洁
石材养护
日常保洁
保洁托管

流动妈妈|家政工人生的另一面

时间:2020-05-11 08:3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这是澎湃研究所“中国家庭”专栏母亲节特别策划。

 

2020年,这是毕小英在北京第10个年头。

 

她说,如果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她现在还在东北老家每天过着洒脱的日子。

 

十年前,因为儿子要来北京学画画备考,毕小英关掉家里的小饭店。那时候的目标是中国最好的美术学院,没想到,一考就是三年。

 

毕小英和儿子租住在望京,孩子去上课,她做小时工,从此就干起了家政这一行。如今,儿子马上研究生毕业了,而她这一干就是十年。

 

每天下午四点,毕小英去幼儿园接韩国雇主家的两个女儿回家。摄影:蔡宏宇。本文图片均由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提供

 

同样是为了孩子,四川妹子刘进财,比毕小英整整早到了北京14年,她的第一份工就是住家阿姨。从事了20多年家政服务的刘进财,干活利落、性格直爽,一直深得雇主的喜爱,主要服务外国雇主家庭,她也凭借双手劳动赚钱,把远在老家的一双儿女拉扯大。

 

刘进财把萨萨从七个月照顾到三岁,现在萨萨上小学了。刘进财有休息日的时候还常常去看望她。 摄影 黄喜悦

 

毕小英和刘进财有着同样的想法,趁着身体健康,在城里多干几年,哪天干不动了,攒上一些钱,就回老家生活。对她们来说,这个生活了十年、二十年的城市,从未和自己有关,她们原本就是城市里的寄居者。

 

她们谁都不会想到,多年后,在北京会以另外一种更加紧密合作的方式相遇。而将这一切联系起来的是“靓阿姨”环保手工清洁用品合作小组。这个小组是2017年在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下称鸿雁)的七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政姐妹联合发起创立的。这一群姐妹也由此活出了在家政工作之外的另一种生命面貌。

 

穿梭不息的劳动,无处安放的身心

 

据北京大学佟新教授估算,中国有3500万家政女工,北京有近60万。她们如同城市里的隐形人,承担着家庭的照料工作,保洁、烹饪、照顾着老人和孩子。她们以无声的劳动为中国创造着上万亿的产值。

 

从1980年代起,中国的家政服务业兴起,照顾者大多是农村妇女和城镇下岗女工,为了生计从偏远的乡村、城镇流动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她们像一个一个原子输入到城市里隐秘的私人雇主家庭。

 

当她们成为家庭的照顾者,雇主家就是她们全部的空间,劳动的身体穿梭不息,她们如同游戏里的工具人,全部的生活都在围着雇主打转。她们寄居在雇主家里或者租住在高楼下的地下室或者城边村,日复一日的劳动,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寄回老家。

 

大多数的家政工都是独自到城里来谋生,长年累月和家人分离,劳动与生活的密不可分,让她们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内心压抑苦闷,加上家政工的劳动常常得不到法律保护,散住散居的缘故,她们也难有互帮互助的机会。

 

2015年,鸿雁在望京落地,致力于为北京的家政女性提供日常文娱和交流活动,希望她们无处安放的身心能得以慰藉。

 

那年8月,毕小英在鸿雁开放的活动中心第一次见到了同样做育儿嫂的刘进财,虽然是同龄人,但是她们谁也没有和谁说过话。她们只知道了一件事,在北京有个家政工姐妹聚会的地方了,休息天有地方去了。

 

毕小英和刘进财成了鸿雁的积极参与者,工作之余,一有空就往鸿雁跑,她们觉得以前除了干活还是干活,现在不但能学东西,还能唱歌跳舞放松,这才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家政姐妹合作探索创业之路

 

家政女工作为城市家庭服务的主体,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清洁用品,而市场上的产品大多都含有化工成分,不仅伤害人们的身体,还会污染环境。

 

2016年夏天,鸿雁组织了一系列环保手工清洁用品的活动,深受家政姐妹的喜爱,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清洁品,很多家政工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身体问题,也对于开发手工清洁用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2月,鸿雁团队成员和两名家政工受邀去香港考察在地的社会创新机构,发现当地有很多团体组织妇女做手工皂,这些皂既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卖出去,收益用作分配,也可用于组织活动的经费。

 

走访过程中,发现本地的很多团体,在社区或者不同群体里面开展各类可持续生活有关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有环保教育意义,还很容易把人团结起来,发展出友好的人与人之间的社区关系。

 

当时鸿雁的团队正在探索家政工这种少资源的人群如何在城市社区里面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建立一种社群文化,相互帮助和支持,甚至以一种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回应她们面临的问题。比如提高她们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或者能够获得持续的社会收益。

 

2017年8月,经过半年的学习和筹备,最终7个家政工姐妹参与发起的合作经济小组正式成立了,确定了以生产环保清洁用品的发展目标,并且确定了“靓阿姨”这个品牌名称。毕小英和刘进财也坚定地成为第一批成员。

 

“靓阿姨”合照

 

成为“靓阿姨”小组正式成员,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缴纳500元股金;第二,要保证每周休息日参加小组的会议和学习。虽然钱不多,但是作为主要承担家庭生计压力的姐妹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放弃休息日对本就辛苦的姐妹来说很有挑战。

 

虽然不容易,但是这七个姐妹就这样有模有样地做起了“靓阿姨”合作经济,正是有着家事服务清洁中受到伤害的经历,她们的自创品牌“靓阿姨”产品坚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有害化学成分和人工香精色素等化工制品,而是通过回收一次性烹饪油,生产出去污能力强又保护皮肤的手工皂。

 

这一群平日里拿惯了抹布和拖把的家政工,一到周末,就从雇主家赶来,聚在鸿雁的活动室,一起学习清洁品制作技术,共同讨论分工合作。为了民主决策、效率运作,她们还学习了合作社七大原则。

 

活出家政工的不一样人生

 

这个“靓阿姨”合作小组成立三年了,完全依靠七位同心协力的家政姐妹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做起来,每两周一次的聚会学习或者做皂活动,对于每月只有四个休息天的家政姐妹来说实属不易。

 

陈恩华是最早一批加入“靓阿姨”的成员,出生在四川阆中,做家政十多年,为了给爱人治病和孩子读书,她曾经一天要做六份小时工,每天要承受十几个小时的超时劳动,在不同雇主家切换。即使是这样的条件下,她也在小组里保证出勤率和积极参与的。

 

正是有了像陈恩华这样的七位姐妹的紧密合作,团结一心,“靓阿姨”合作小组才在三年的时间里,不断精进制皂技术,学习合作经验,把“靓阿姨”的合作理念和产品推广到北京城市社区、有机市集以及其他的公共空间。

 

合作小组不仅仅做环保手工皂,接受绿色家事服务订单,还去社区和企业里面教学,倡导环保清洁的理念,通过合作的方式,她们学习了新东西,不但没有赔钱,年底还有点小收益,最重要的是她们建立了自信和成就感,“靓阿姨”们的能耐在鸿雁姐妹群里也是小有名气。

 

2019年12月28日,“靓阿姨”们参加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在三元桥的活动,推广环保手工皂。摄影 灵泉

 

毕小英第一次去鸿雁的时候还不太敢讲话,如今已经是社区环保手工皂的资深讲师,经常接到社区或者企业的邀请去现场教学。她把在“靓阿姨”学习到的东西带回到韩国雇主家里,收集橘皮作酵素作清洁品,利用废旧塑料给孩子包书皮,这种绿色生活方式也得到了雇主的赞赏。

 

在幼儿园工作的陈会蓉和在社区做过垃圾分类的王金枝,她们把食物健康和垃圾处理的知识带到工作中,不断提高她们的专业能力。

 

2019年6月,“靓阿姨”的家政姐妹受邀参加了香港岭南大学举办的第六届南南论坛:生态生计与社区建设,登台发言介绍中国家政工的合作经济案例。她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2019年6月,鸿雁项目总监李健和“靓阿姨”合作小组代表之一何明英参加了南南论坛。摄影 温子雁 

 

在这个以经济连结、情义互助的合作小组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这些劳动女性,她们不再只是一个劳动力,借由鸿雁组织的活动,姐妹们共建的“靓阿姨”团体,从她的老家到城市里,有了人生的新发展,开阔了眼界,在这个世间有更多的体会。

 

从靓阿姨到绿色家政工1.0的碎步前进

 

随着“靓阿姨”小组的发展,七位家政工也希望更多姐妹可以参与进来,提高她们的职业防护能力,也建立一种更深厚的互助关系。

 

在陪伴这个小组三年实践中,鸿雁团队也在思考如何让这种家政工的生活实践转化为一种更加具有职业发展的新能力,让更多家政工受惠,于是提出绿色家事服务的概念。

 

笔者在鸿雁深耕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看到,一方面中国城市老龄化问题和二胎政策开放,家庭照料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发展环保、节约与和谐的城市社区,需要大量具有现代健康生活理念的家政服务从业者。再者,雇主和家政工之间形成一种健康、信任的服务关系,才是绿色家事服务的关键。

 

长期以来,家政工在服务的家庭中,缺乏话语权,劳动不被看见,被视为土气、落后的服务提供者。“靓阿姨”合作小组实践显示,家政工也可以通过自制环保清洁用品、实践垃圾分类、交换二手清洁用品等方式,成为城市社区可持续生活的引路人。如能将这样的健康环保可持续生活理念培育到更多的家政工群体,必然有助于城市社区的环保、节约与和谐发展。

 

“要影响更多的家政工参与进来,要支持‘靓阿姨’品牌深化以及绿色家政工的培育和推广,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资源,但是整个社会对家政工的看见程度更不高。”李健是鸿雁项目总监,也是“靓阿姨”合作小组三年来陪伴者和支持者,她深知小组的活动经费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而要做这个创新性的社会实践探索,没有钱是很难推进的。

 

筹款遇到困难,事情不能不做,“靓阿姨”小组的家政姐妹轮流拿出休息时间,每个月在鸿雁活动中心开放绿色家事服务的课程实验,从环保清洁方法到厨余垃圾再利用,一点点学,一点点教,慢慢发展出培训课件。越是艰难,“靓阿姨”们越是容易拧成一股绳。

 

“真的不能想象,感觉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 也就是在2019年初,毕小英和鸿雁团队在中国扶贫基金会“me”项目评审中,拿到第一笔资金。而这个项目设置的30000个id点赞指标,对于一个基层公益组织难以企及的任务,竟然发展成一场108个小时的接力赛,绿色家政工被更多人所知。

 

2019年,鸿雁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方面做绿色家事服务的产品研发和服务模式探索的试验,另一方面做绿色家事服务市场调研,为“靓阿姨”这些绿色家政工真正有条件进入市场,进入城市雇主的家庭做足准备。

 

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绿色家政服务的核心是人,具备绿色的理念和技能这是基本的职业品质,但是要真正让每个家政工受益、让每个家庭受惠,让整个社会更可持续,需要更多实际的支持,尤其是对家政工的创新的劳动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2020年,疫情也许将会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家庭照料的需求不会消失,家政工这个以流动换取生计的群体如何在城市中发展,雇主和家政工之间的依存、互助关系也许将悄然发生变化。每个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如果有发展的机会,被平等的对待,才可能让绿色的家事服务长在城市家庭照料生活的土壤里。

 

毕小英春节没有回家,疫情期间,雇主家上不了学的两个孩子需要每日有人照料。刘进财的雇主被挡在回国的路上,她的工作从每周六天减少到两天,她也趁机搬回房山的山里和丈夫一起生活,去年她生了严重的免疫力疾病,多了休息日,她更懂得自我照顾了。毕小英和刘进财在视频电话中,除了拉家常,更多的时候,聊的是怎么做好靓阿姨。

 

(作者梅若系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主任)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