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管理职能与方式的深入变革,制定于1988年的《标准化法》已经难以满足时下国内外形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推行能够符合当代经济形势需求的新《标准化法》可谓当务之急。
据悉,有关部门早在2015年3月便已经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标准化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与重点措施。之后,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法律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全力推进《标准化法》的修订工作,终于得以在近期出台。值得一提的是,原有《标准化法》主要用于促进技术进步和改进产品质量,而缺少对于服务标准的相关规定。正因如此,有关部门强调,质量立国需强化标准引领。在完善工业品标准的同时,更要着力在服务标准修订方面下功夫,以此鼓励企业通过标准创新促进行业标准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及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的服务行业确实缺少足够明确的标准。以家政服务行业为例,很多月嫂、育儿师都自称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不少保姆也自称拥有较好的医疗保健知识与护理病人或老年人的经验。但实际上岗后,这些服务人员不仅每每暴露出自身业务知识的欠缺,更表现出缺乏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与用户产生冲突或无故违约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较差的服务体验。另外,诸如电商、快递、超市、酒店、健身房、房屋中介等行业时常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频繁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业务推广,给人们带来许多烦恼。不仅如此,一些购物网站的客服长期不在岗,对商品信息一无所知,售后问题不予处理;部分快递员私吞、损毁用户包裹;很多装修人员出工不出力,工作效率低下;不少服务场所的服务人员态度恶劣,屡屡与客户产生冲突。这些现象说明,服务行业亟需明确标准。
若要将服务标准加入法律条款,主要应该有哪些着重点呢?第一,要设法通过建立法律标准来引导服务行业从业者的诚信意识。例如,可以尝试对家政公司提出规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专业机构的业务考核,如果实际能力与公司提供的资料不符,则取消其上岗资格。若服务人员表现不佳或无故违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处罚。第二,要设法通过建立法律标准来维护人们的隐私与合法权益。比方说,可以尝试规定服务行业一旦泄露用户个人信息或对用户进行恶意推销,将承担十分严重的法律责任及相应的处罚。第三,要通过建立法律标准来约束服务行业从业者的工作态度。举例来说,可以尝试规定客服每天必须保持8小时在岗,且不得推诿用户提出的在自己服务范围内的咨询和售后要求;快递员不得私拆用户包裹;装修工程必须限定于一个时间段之内完成;服务场所的服务人员必须执行统一有序的礼仪规范等,违者均能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