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对家政险提供财政扶持
并提供家政人员的就业引导
应该制定并完善家政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明确家政机构、雇主和家政人员的权利义务。同时,要加强对家政行业的监管,对行业的准入门槛要提高,逐步消除家政业从业低门槛、低服务质量的乱象。
在家政险的普及方面,政府可以考虑对家政机构购买家政保险提供补贴。政府可以对购买有家政保险的家政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增加人们购买家政保险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采取半强制性策略,主动为家有儿童或老人的家政人员提供保障,减轻后顾之忧,同时加大贫困地区的补贴力度,缩小投保差距。
要从制度上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就业薪酬与社会地位,只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家政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家政保险才能有效开展起来。
02丰富家政险品种
加大家政保险的营销力度
加强风险的防控
保险公司应通过市场调查的方式,分析家政机构、雇主和家政人员对家政保险的不同需求,并以此为导向,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保险公司还可以将家政人员的工作内容再进一步细分,然后按照风险大小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使之更加公平合理。
同时,对属于家政保险责任免除范围内的责任,若人们对此有较强的投保意愿,可以尝试通过附加险的方式特约承保。如果能由保险公司来承保恶意侵害风险,人们会更乐意接受家政服务。
我国的保险产品中有雇员忠诚保证保险,对因雇员不履行忠诚义务而造成公司损失的情况,保险可以保障。保险公司可以考虑将这类险种的创意加进家政保险,保障范围包括雇员的恶意侵权行为,更好地满足投保人的需求。
在家政保险的营销方面,由于保险产品是无形的,具备其他有形产品没有的特点,所以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大部分是需要去激发和引导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直接与家政机构展开合作,主动询问家政机构是否需要购买家政责任保险,投保行为不但能体现家政机构的福利,提高其声誉,还能迎来更多客户的选择和信任。
此外,许多家政公司可采用“线下 线上”双模式经营,保险公司也可以家政公司的凯发官网首页官网或app为平台,增设家政责任保险的购买选项,不仅方便客户了解保险内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保率。
关于风险的防控,首先可以根据家政人员的雇佣类型采用不同的保险费率。员工制的家政从业人员与家政公司之间存在正式的劳务关系,这类员工得到的培训会更专业、力度会更大,一般也会有社会保险保障规避一定的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可以考虑对员工制的家政人员实行低保险费率;而中介型家政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保险公司对其可实行较高的保险费率。
其次,保险公司要加强“事前”监督,对家政服务机构增强约束力。一是定期督促家政机构对家政人员提供足够必要的培训;二是如果损害是由于家政机构指派不具备安全服务能力的家政人员造成的,保险公司应在理赔后保留向家政机构追偿的权利;三是保险公司一定要对新家政人员的身体状况、从业经历以及掌握的专业技能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确保更换的是合格的家政人员。
03加大对家政险的宣传
普及家政方面的法律知识
培养专业技能型家政人才
家政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一种,而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侵权责任的普遍化。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推进,每个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将会更加清晰和明确。家政服务的对象往往是老人和幼儿,其引发的侵权责任可能会导致较大的经济赔偿,不管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当前由于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大多对家政责任保险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降低投保热情。加大宣传可以让投保人更了解相关保险的购买渠道,还可以强化投保人的投保意识和投保意愿,让投保人的潜在购买欲望转为实际投保行动。
家政险不仅为家政人员提供了财产和生命的安全保障,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虽然我国的家政保险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由于家政服务需求不足、开办家政险的城市太少、投保人数不多等情况,这类保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和全面三孩的到来,家政服务逐渐成为刚需,加上我国近年支持家政服务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我国法制化建设不断推进,明显看出发展家政保险能更好地支持家政服务业的有序发展。
我国保险业应该借此良机,不断完善家政险的各项内容,积极推进家政险的发展,这既符合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可以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和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张瑞纲 霍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