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在一家做行政,于是便有机会结识了无数想要改变命运的农村女性。她们让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年龄有多大,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也让我认识到,女人拼起来,男人快马加鞭也赶不上。
我们属于服务型公司,有月嫂、育婴师、护理、催乳师,但其实,这些都是可以一人身兼数职的,甚至压根就没有什么门槛。我们需要大量的供职人员,四五十岁的农村女性成为了主力军。
一般来说,雇人的,我们统称为“主家”,上门服务的家政服务员,我们会在她们的姓氏之后加一个姐,比如王姐、李姐,派单给家政服务员去“主家”干活,称为上户。
这行工资高,做出口碑的甚至会脱离我们中介,接不完的私单,也有人机缘巧合去了国外,拿着和国内同样金额的工资,只不过单位是美金。
我身边每天都在发生这样那样的故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先吃螃蟹的这批,她们无视周围瞧不起的声音,顶着压力出来,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了生活,并赢得家人的尊重。最后不但充实了里子,还赢得了面子。
在此我分享几个故事给大家:
1
表姐姓马,她出来做这行是受了我影响。
她20岁结婚,表姐夫喜欢喝酒,并且酒后有动手的毛病。表姐出嫁前一直被教导要做个好媳妇,便从不反抗。可随着时间推移,她越来越不想做个好媳妇了。
35岁那年,表姐夫再次醉酒打了她后,她发了话:“现在我也不说离婚,咱们先分开一段吧。”行李一收拾,便来投奔了我,却没想人生从此开了外挂。
表姐结婚了15年,干了15年农活,一年辛苦到头手里也余不了俩钱儿,从表姐夫那要点钱,还得看他脸色。加上公婆刁难,结婚5年她没有攒够买一身新衣服的钱,过得极其憋屈。
她底子好,即使在地里晒了这么多年,一拾掇还是很养眼。来公司培训了两节课,就上户了,要照顾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婴儿。
表姐夫打听到她要做这行,嫌丢人,逼着她立刻回去,否则离婚。表姐不听,硬着心肠和家里断了一切联系,更下了决心要做出点成绩,便对那个婴儿千般尽心、万般好。
刚开始,主家防着她,不让她单独和婴儿在一起。有次,他们一起外出游玩的时候,赶上那孩子生病发烧还呕吐,表姐硬是用双手捧住了孩子的呕吐之物,这才没有吐一车,又彻夜不眠的照顾。
等孩子病好,主家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不但给她长了工资,还交了社保,就只一条,希望她不要走了。
主家知道她之前学过医,还鼓励她继续考证,几年下来,医师证、驾照都拿了下来,并且在主家的影响下,表姐的衣品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现在,她赚的比表姐夫还多,每次回家,一家人恨不得列队表示欢迎。并且,表姐夫为表忠心还戒了酒,脸一换成了五好丈夫,为表姐马首是瞻。
表姐从此翻了身,家庭地位明显提高。每次回老家,就连婆婆也开始和街坊邻居夸耀自己媳妇多有本事,回了家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和以前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表姐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了人生,赚出了面子,活出了里子,还把姐夫也带到了城里一起上班,现在俩人一个月赚的,比在老家一年赚的还多。
所以,女人啊,无论什么时候,不能完全贴到男人身上。男人有,还隔了一层手,自己有,才是真的有。
02
郭姐在我们公司也是个人物。她喜欢新奇的东西,听她闺女提到这个行业,来到了我们公司,连百合的合字都不会写的她,心眼很是活泛。
年轻时郭姐就好强,拉着老公到城里做生意,跑车、卖瓷砖、装修等等,能想到的他们都做过。也许真的财神绕路走,和他们同批做瓷砖生意的现在都是大老板,赚足了油水,偏他们,一事无成,只好打道回府继续种地。用她的话说,干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
儿子到了娶亲的年龄,这一代农村的男孩,极难找对象,彩礼得准备20万。郭姐愁得彻夜睡不着觉,眼看着头发丝儿都愁白了。
她那个要强劲儿又起来了,让老公去南方打工,自己一拍大腿,出来做了家政服务员。她老公一个月4000,她现在月薪至少拿6000,两个人牟足了劲攒彩礼。
来公司后,郭姐的变化有目共睹,至少再没有为儿子彩礼愁的睡不着觉,反倒把白头发翻过来覆过去地换着颜色染,还学着买了墨镜,把自己捯饬得很时髦。
不但如此,之前只会用手机接打电话的她,下载了各路app,学着逛某宝,后来发现那上边东西比某多贵,从此扎根某多,把手机玩得溜溜转,寄到公司的快递次次都少不了她的。
她眼光贼毒,淘到的东西不但便宜还好看,知道网上也卖假发后,更是恨不得一天一个发型。
用她的话说,其实农村人比城里人也不差什么。都说农村人不好看,多正常啊,常年趴在地里干农活,光晒都晒得黑不溜秋的,城里人不下地,还经常往脸上抹东西,看起来可不就是更年轻漂亮。
村里女人瞧不起她,嘲讽她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还打扮得妖里妖气的。她更瞧不起村里那帮女人,除了会东家长李家短,还会什么,老娘靠自己双手挣钱,总比你们死要面子活着没钱花强。
只要得空,她就往县城里跑,找公司的姐妹儿一起逛街、美容、买新衣服,过得好不潇洒。
前几天见面,觉得有点晃眼。原来,她不知道从哪听说了微整,花1000块钱把眼袋给烫了,五十岁的人看起来也就三四十岁。
出来干活这些年,她不但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而且接触的人多了,总能学点新鲜东西,学着人家,一点点地把自己往精致里倒腾。
我相信,她这样的,慢慢会成为农村妇女的常态吧,毕竟,农村不都已经城镇化了嘛。
03
我们单位以40多岁的妇女居多,这行工资高啊,我这行政的工资比他们低多了,有时候我自己都想上阵了。
王姐算是这儿比较年轻一点的,35岁。她老公是开大车的,前几年,跑一趟就能赚不少钱。这两年,生意不太好,她就动了出来的心思,把孩子往家给婆婆一搁,便出来谋生了。
每一两个月回家一趟,家里人都很稀罕她干啥去了,知道了之后,公婆都说,咱农村人缺啥也不缺骨气,伺候人的活儿咱不干,你回来吧。老公也发话,只要不干这行,让他往东绝不朝西,她咬牙忍着没听。
第一次我们给她安排去了山东,干俩月回了家,给了公公和婆婆各1000块钱,还请一家人到镇里搓了一顿,说:“看看,这是我自己挣的钱。”那股自豪劲儿绝对是从骨头缝儿渗出来的。
从此,家里再不多说一句,随她折腾。
有次上户,她抱着主家的孩子一起去给孩子打防疫针,打完针要留在防疫站观察半小时。这时,带孩子的都在一起开始寒暄了,譬如“你家孩子真高啊”,“你家的双胞胎真让人眼气啊”之类的。她旁边站着一老人,抱着个上蹿下跳的调皮孩子,一边和她唠嗑:“你是孩子奶吧?”
这一问,把她问愣了,直犯嘀咕,我有这么老吗?
极度郁闷的王姐思索了好几天,之后总以一种很谦卑的姿态,在我们几个行政小姑娘身边打转,向我们讨教怎么打扮才显得年轻的大事儿。
现在,她包里常备粉底、口红、眉笔等,把自己打扮得,绝不会再有人说她是孩儿她奶了。
前一段,她老公初次见到打扮起来的她,差点没把眼珠子惊掉,说怎么干个活媳妇还变漂亮了。她乐得合不拢嘴,从此在这条路上撒了欢的越走越远。
她还带着同学来公司报道,据说,那同学之前也是瞧不起这行的。但经王姐洗脑,她放下了执念,现在的口头禅是,靠自己双手赚钱,光荣。
王姐不但靠自己减轻了老公养家的压力,穿衣打扮上也有了质的飞跃。上户前给她拍照,镜头里的她自信又大方,虽然说不上是美人儿,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她真的很耐看,越看越好看的那种。
王姐靠行动征服了家人,现在还是她们村的领头羊,有好几个都是她介绍出来的。独立让王姐有了底气,也赢得了众人的尊重,活得倍有面儿。
04
当然,也有不靠谱的,闲暇时我们也是当笑话讲。
最近遇到的一个是李姐,主家孩子刚满月,下单时多出了些钱,希望第一个月家政员晚上也帮忙带孩子。一般来说,育婴师只白天干活,晚上是不带孩子的,月嫂才是24小时)
我们和李姐是提前打了招呼的,表示没问题。
然而,大半个月后,主家打电话来各种抱怨,坚决要换人。
原来,李姐早上从不主动起床做早餐,八九点家里人都起来了,她还在呼呼大睡,还得叫着她起床。本来说好晚上也要带孩子,结果半夜孩子哭得哇哇的,她却连个身都没翻一下,呼噜声反倒时常把小孩震醒。
孩子妈妈奶水不太够,想让李姐熬个骨头汤,利于下奶,李姐俩手一摊,我不会啊,主家无奈,还是孩子奶奶熬的汤。吃饭时,主家说别光炒青菜,也炒个荤菜,李姐照例俩手一摆,我就会炒青菜啊。
让主家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这样的:晚上九点钟,孩子妈想上厕所,说你帮忙抱会儿孩子吧,我去个卫生间。孩子还没接过来,李姐问:“抱多久啊,我还要睡觉呢。”
主家也是个讲理的,说我们不是花钱找人来度假的,这尊神赶紧给我弄走,就给退回来了。
哎,也是难为人家硬是忍了半个多月。
当然,不靠谱的毕竟只是少数,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靠谱的会被渐渐淘汰掉,剩下的只是做得越来越好的那部分人。
自古以来,世人都爱面子,非要把工作分出个三六九等来,老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不能免俗的大有人在。
曾经,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设了家政专业,三年招不来一个学生,究其原因,就是大家思想深处觉得这行有点丢人,别人一问你学的什么啊,有点说不出口的感觉。可其实,我们靠自己手艺劳动赚钱,不丢人,即便这门手艺是做家务。
每一行都有存在的价值,存在即合理,至少目前,能踏出第一步吃螃蟹的是这批农村妇女,她们即便受尽旧思想熏陶,却也是她们教会了更多人:工作不分贵贱,赚钱就好。
致敬勤恳努力的妇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