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意见》强调,要强化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意见》指出,要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联合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师资培训,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加快养老、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10万人。
在此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鄢继尧,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媛,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教授、江苏省家政学会秘书长熊筱燕在《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1年第10期发表署名文章《以产教融合助力高素质家政人才培养》。
文章指出,当前家政服务业存在找不到、不规范、不满意的“三大痛点”,唯有以家政教育为载体,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家政人才队伍,才能彻底破解家政服务业的“三大痛点”。然而,家政教育存在招生、教学、科研“三大困境”,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家政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应抓好政府、企业、院校“三大主体”,走实企业参与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院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家政人才,企业为院校提供研究问题及资金支持、院校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企业为院校提供技术指导、院校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三条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高素质家政人才培养。
以产教融合助力高素质家政人才培养
一
家政教育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一)破解“三大痛点”,培养高素质家政人才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迅猛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内容涵盖人民生命全周期的方方面面,已日渐成为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持续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发展家政服务业不仅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带动中低收入人群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二孩、三孩政策的推进实施,家政服务已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尽管我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但家政服务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不能精准对接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中高端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以及家政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持有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证书的更是少之又少。高素质家政人才的稀缺让“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家政服务、家政服务管理“不规范”、对家政服务质量“不满意”成为制约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痛点”。人才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只有以家政教育为载体,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家政人才队伍,夯实家政服务人才之基,才能彻底破解家政服务业的“三大痛点”,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破解“三大困境”,家政教育呼唤产教融合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家政教育起步较晚。虽然我国家政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但是直到民国时期才在高等院校开设家政专业。1919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成立并首创中国第一个家政学系。1923年,燕京大学增设家政学系,之后辅仁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都先后建立了家政系。1952年,家政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被取消,直到改革开放后,家政专业才重新受到关注。2012年我国将家政学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正式印发实施。《意见》提出36条具体政策,其中第一条就是“采取综合支持措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包括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目前,全国仅有吉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开设家政本科专业,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获批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家政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福建华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等近百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家政人才的主体。但当前我国家政教育还存在发展规模小、办学水平低等问题,招生之困、教学之困、科研之困严重制约着高素质家政人才培养。
家政教育面临招生之困,“社会需求热、高校培养冷”的问题未能破解。尽管强大的家政服务需求催生了一大批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类专业,但由于学生乃至社会对家政服务员这一职业缺乏价值认同,认为家政服务就是做保姆,社会地位低、没有技能含金量、工资待遇差。加之家政服务业发展尚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学生及家长对家政专业的内心排斥,使得家政专业实际招生率普遍较低,生源不足成为职业院校家政服务类专业发展的“瓶颈”。
家政教育面临教学之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家政教育起步较晚,家政专业出身的师资非常少,现有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且很多都未曾深入家政服务一线,缺乏实操经验,造成教学质量不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政服务的需求日新月异,家政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影响了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家政教育面临科研之困,科研成果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家政学科理论基础较弱,亟需加强研究,职业院校家政专业教师的研究成果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很难对教学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家政教育的“三大困境”表明我国家政服务人才供给与家政服务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而深化产教融合是破解“三大困境”,促进家政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新时代提升“产业”与“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所谓家政产教融合,是家政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企业行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家政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行业发展需求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家政产教融合的目的是“教”,家政教育应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此外,推进“产、学、研”发展,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
“
二
家政教育产教融合的对策
(一)抓好“三大主体”,合力推进家政产教融合
深化家政产教融合,应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家政人才,破解家政服务业‘三大痛点’、家政教育‘三大困境’,助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抓好政府、企业、院校“三大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家政服务企业积极主动、家政院校能动善动,促进高素质家政人才培养。
一是政府引导推动,做家政产教融合的支持与推动者、宣传与促进者、评估与监督者。一方面,政府是家政产教融合的支持与推动者。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政府应加强统筹领导,主动协调好各部门制定产教融合规划,建立区域性家政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指导校企合作的有序展开。同时还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财政减免、用地、保险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通过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专项资金安排上设立“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外聘专家报酬等;另一方面,政府是家政产教融合的宣传与促进者。各级政府应切实改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从业环境,同时要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再者,政府是家政产教融合的评估与监督者。要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制定评估程序和方法,引入第三方评估主体,定期评估和督促合作行为,将评估中发现的亮点和共性经验进行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改正,起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作用。
二是企业积极主动,通过家政产教融合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推动破解家政服务业“三大痛点”。当前家政服务企业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从业人员仍然较少,理论水平和研发能力也较弱,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最大化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必然要求,把产教融合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通过家政产教融合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家政服务新产品,进而在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推动破解家政服务业“找不到”、“不规范”、“不满意”的三大痛点。
三是家政院校能动善动,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家政人才,推动破解家政教育“三大困境”。家政院校的优势在于拥有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但缺少与企业的合作难以深刻理解产业需求并作出敏捷反应。因此,院校应通过产教融合,准确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家政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新趋势,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而改变社会对“家政还停留在提供家事服务的浅表层面,没有技术含金量、根本不需要高学历”的错误认识,破解家政服务“招生之困”;通过产教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破解家政教育“教学之困”;通过产教融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实现基础研究成果向社会转化,破解家政教育“科研之困”。
(二)走实“三条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深化家政产教融合,要走实企业参与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院校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企业为院校提供研究问题及资金支持、院校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企业为院校提供技术指导、院校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三条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高素质家政人才培养。
第一,企业参与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院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家政人才。目前,校企之间的合作以企业接收院校学生实习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实习就业问题,但家政产教融合应不仅仅于此,企业应通过产教融合,参与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一方面,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二次理解和应用延伸的教学形式,企业应积极参与院校的实践教学,推动学生“从做中学”;同时企业还可对实践环节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优先录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企业录用人才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要求不断提升,院校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和企业的人才,应积极主动地与产业链靠拢,院校与企业两大主体相互协同,企业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让学生在掌握家政学基本理论和相关实操技能的同时,了解家庭信息管理、护理学、营养学、理财、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支持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紧缺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及企业的要求,提高教育人才和企业需求人才间的匹配度,促进高质量就业。
第二,企业为院校提供研究问题及资金支持,院校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企业要想在行业中脱颖而出需要提升自身竞争力,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也需要提升科研水平。通过家政产教融合,企业可为院校提供研究问题及资金支持,院校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相衔接。一方面,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依托院校解决,院校教师要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产品供给做出前瞻性分析,开发居民需求旺盛的家政服务新产品,建立家政企业各层次运营管理者工作标准、各类家政服务员工作技能及质量认证标准等规范化标准化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引领行业向专业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院校围绕社会及企业需求开展的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也为政府制定家政相关政策提供智库支撑,通过“政、产、学、研”的合力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企业为院校提供技术指导,院校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通过家政产教融合,一方面,聘请家政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和骨干管理人员在实习和专业实践课程中担任教师,把企业良好的管理理念、经典的企业案例传授给学生,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智力柔性流动,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另一方面,院校教师可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和员工培训,既有助于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培训问题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又可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进而提升院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