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2月23日讯(燕都融媒体记者 呼延世聪)据相关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全国老年人口或将突破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幼病残等群体对社会陪护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大。然而,当前社会陪护服务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陪护人员年龄老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偏低、队伍稳定性差……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当前陪护服务存在供需不平衡情况。因此,我认为,完善社会陪护服务体系建设,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省人大代表、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刘秀兰根据调研和工作实际,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人员缺乏那我们就注重培养。”刘秀兰代表认为,加大陪护服务人员培训,可通过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组织城乡失业人员开展养老服务培训,并依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家政服务培训机构,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对定期培训和考核合格的陪护人员建立档案,颁发资质证书,这样一来,可以形成一批有技术、有素质的陪护人员。”
有了专业的陪护服务人员,如何留住他们又是一个重点。对此,刘秀兰代表认为,在不增加群众护理成本的同时,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保证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有竞争性,“待遇和专业化水平对于陪护从业人员来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待遇提升自然能够吸引人来从业,要吸引专业水平高的人就要给高待遇。所以,我认为在加强护理员专业培养的同时,应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专业技能等级挂钩制度和补贴制度。”刘秀兰代表说。
刘秀兰代表还建议深化医养结合,支持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向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转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医院在招聘社会陪护人员或选择公司时,优先选用受过护理教育的社会陪护人员以及高校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逐渐促进社会陪护队伍向年轻化、素质化转变。”刘秀兰代表说。
河北新闻网2月23日讯(燕都融媒体记者 呼延世聪)据相关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全国老年人口或将突破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幼病残等群体对社会陪护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大。然而,当前社会陪护服务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陪护人员年龄老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偏低、队伍稳定性差……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当前陪护服务存在供需不平衡情况。因此,我认为,完善社会陪护服务体系建设,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省人大代表、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刘秀兰根据调研和工作实际,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人员缺乏那我们就注重培养。”刘秀兰代表认为,加大陪护服务人员培训,可通过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组织城乡失业人员开展养老服务培训,并依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家政服务培训机构,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对定期培训和考核合格的陪护人员建立档案,颁发资质证书,这样一来,可以形成一批有技术、有素质的陪护人员。”
有了专业的陪护服务人员,如何留住他们又是一个重点。对此,刘秀兰代表认为,在不增加群众护理成本的同时,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保证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有竞争性,“待遇和专业化水平对于陪护从业人员来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待遇提升自然能够吸引人来从业,要吸引专业水平高的人就要给高待遇。所以,我认为在加强护理员专业培养的同时,应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专业技能等级挂钩制度和补贴制度。”刘秀兰代表说。
刘秀兰代表还建议深化医养结合,支持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向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转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医院在招聘社会陪护人员或选择公司时,优先选用受过护理教育的社会陪护人员以及高校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逐渐促进社会陪护队伍向年轻化、素质化转变。”刘秀兰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