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服务热线:15609582120

被家政業改變的人生 -凯发官网首页

浏览: 作者: 时间:2021-10-09 分类:保洁新闻
閱讀提示 一家創辦了15年的家政公司﹐累計培訓近10萬人﹐讓大量苦於缺少技能和文化的農民工成長為高級育嬰師﹑催乳師﹑養老護理員﹑母嬰護理師﹑營養配餐員等﹐並走向安徽﹑山

閱讀提示

一家創辦了15年的家政公司﹐累計培訓近10萬人﹐讓大量苦於“缺少技能和文化”的農民工成長為高級育嬰師﹑催乳師﹑養老護理員﹑母嬰護理師﹑營養配餐員等﹐並走向安徽﹑山東﹑河北等10余個省市的工作崗位﹐實現了人生的“幸福蛻變”。

6月16日﹐悄悄接起《工人日報》記者打來的電話﹐走到嬰兒房外﹐農民工明春華高興地說﹐自己已經上崗15天了。受疫情影響﹐二三月份﹐她在網上學習理論﹐四五月份從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到瀋陽娘子軍家政培訓學校學習月嫂實際操作課程﹐由專業老師指導在醫院實習。6月初﹐入戶上崗。明春華的月收入從1000多元飆升到42天9800元。這在半年前﹐她想都不敢想。

她祗是幾萬名奔著“娘子軍家政”品牌而來的農民工之一。

瀋陽娘子軍家政服務產業(集團)公司創辦至今15年﹐數萬名農民工從農村通過這裡走向安徽﹑山東﹑河北等10余個省市﹐走向高級育嬰師﹑催乳師﹑養老護理員﹑母嬰護理師﹑營養配餐員等15個工種崗位﹐實現了“幸福蛻變”。娘子軍家政董事長姜艷鳳告訴記者﹐入行17年來﹐她想讓更多農民工在家政行業謀到出路﹑致富的心願從未變過。

一人創業帶動一方熱土

明春華之前一直在老家打零工﹐做過木板廠分揀員﹑養殖場飼養員。丈夫是肉乾廠的操作工﹐兩人家庭月收入4000元。兒子兩歲﹐面對即將到來的上學壓力﹐沒有多少積蓄﹐兩人愁了很久。年初﹐明春華在同鄉的介紹下﹐到娘子軍家政學校參加了月嫂培訓。“這下子﹐兒子的託兒費不用發愁了。”明春華說。

同樣用技能改變人生的還有遼寧黑山縣43歲農民工郭春梅。2013年﹐車禍奪走了丈夫的生命﹐孩子剛四歲﹐還有兩個年邁的老人﹐她整天以淚洗面。為了生存﹐她想學項技能﹐可又苦於“沒多少文化”。2014年﹐她走進娘子軍家政培訓學校﹐畢業後考取了國家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學校安排她在醫院護理團隊工作。2017年﹐她在瀋陽蘇家屯區買了80多平方米的房子﹐把老人和孩子接了過來。

從娘子軍家政“破繭成蝶”的農民工有很多……姜艷鳳一個人的創業﹐帶動了一方熱土。

姜艷鳳有著類似經歷﹐她的老家在遼寧營口九寨鎮農村﹐高中畢業後隨父母到瀋陽打工。2003年﹐弟弟拿父母房子抵押貸款﹐剛買不到兩個月的大貨車出了車禍﹐當時姜艷鳳為還外債﹐拿兩萬元租下一個80多平方米的門面房﹐幹起了家政服務中心。通過政府扶持政策貼補成本﹐她立穩腳跟﹐賺到了第一桶金。

記者採訪瞭解到﹐因學致困﹑因病致困的許多農民工有著學習技能的渴望。“貧困農民工‘造血’能力不足﹐許多農民工不知道該學啥技能﹐去哪學技能﹐甚至沒錢學技能。即便是學了技能又不知道如何找工作。”姜艷鳳說。

為了讓更多農民工像她一樣脫貧致富﹐實現自給自足﹐2005年9月﹐姜艷鳳租了瀋陽市第四十七中一個三層小樓的舊教室﹐成立了瀋陽娘子軍家政培訓學校﹐致力於技能扶貧。截至目前﹐培訓下崗職工﹑農民工近10萬人。

為農民工送技能做職業規劃

學校成立之初﹐開課第一天﹐課堂上僅有一名學生。上崗農民工沒時間﹑貧困農民工沒錢進城﹐姜艷鳳瞭解到這些後﹐決定送技能進鄉鎮。於是﹐在瀋陽市城區持續招生的同時﹐她和學校校長﹑培訓講師帶著15余萬份宣傳材料深入遼寧清源﹑新民﹑昌圖﹑黑山﹑北票等240個鄉鎮的“鄉鎮大集”﹐進行招生宣傳和扶貧宣講。

利用政府對省級扶貧培訓示範基地的扶持政策﹐學校相應地減輕農民工培訓負擔﹐讓農民工學得起技能。培訓一波上崗一波﹐很快學校“名聲大噪”﹐品牌效應吸引來更多農民工。

“培訓是過程﹐找到工作致富才是目的。”娘子軍家政培訓學校校長石源說。學校開發出“新型循環醫院護理教學模式”和“醫護管理團隊教學模式”﹐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省人民醫院﹑朝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盤錦市中心醫院等13家醫院的物業公司合作﹐成立護理團隊﹐在醫院現場教學。學員畢業之後現場簽約﹐直接安排進醫院做病患護理和母嬰護理﹐解決了農民工畢業的出路問題。

“不祗是給農民工一份工作﹐更要解決他們一輩子的收入來源問題。”姜艷鳳深知﹐許多農民工之所以脫貧後又復貧﹐就是因為工作不穩定﹑沒有職業規劃。她發現母嬰類和護理類的家政工作市場需求大﹐工資也高﹐便推薦新入行的農民工先學母嬰類的月嫂﹑護理類的養老護理員兩個崗位的職業技能。形象好﹑學習能力強﹑肯吃苦的30~40歲農民工﹐姜艷鳳推薦到母嬰類崗位上﹔學習能力一般的50~60歲農民工﹐姜艷鳳推薦到居家護理﹑病床護理等工作強度相對較小的崗位上。

從學員﹑帶教老師﹑督導到主管﹐姜艷鳳為每位農民工開闢了一條晉陞渠道。家政公司與醫院物業公司合作﹐承包下婦產科﹑骨科住院部﹑重症監護室的護理工作。祗要農民工勤勞肯干﹐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家政扶貧仍需政府多支持

截至目前﹐娘子軍學校培訓來自貧困地區的農民工2000多人﹐考取國家資格證書1702人﹐扶持農民工創業100餘人﹐僅精准扶貧工作投入100多萬元。然而﹐家政扶貧仍面臨教學場地不足﹑家政技能培訓補貼支持不夠﹑家政業高端人才短缺等問題。

“家政行業注重實際操作﹐現有的師資力量完備﹐可培訓場地嚴重不足。這樣不利於增加培訓頻次﹐減緩了家政扶貧的步伐。”石源說。他建議﹐政府協調多方提供﹑共享培訓場地﹐集中設立家政培訓基地﹑孵化基地﹐讓培訓講師有空間施展拳腳﹐讓更多貧困農民工受益。

家政產業作為精准扶貧的生力軍﹐解決了大批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再就業問題。然而﹐記者瞭解到﹐遼寧省針對從事家政扶貧的企業扶持性政策﹑獎勵補貼並不多﹐僅憑社會力量很難通過家政培訓帶動農民工大規模脫貧。

作為瀋陽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副會長﹐姜燕鳳表示﹐家政服務管理人才和高端母嬰護理﹑養老服務人才短缺。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可否培養安置一批有文化﹑有素質﹑有知識的大學生進入家政行業﹐帶動更多農民工就業﹑創業脫貧。(記者 劉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