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群琛)今年49岁的姜明顺是北京建融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保洁员,疫情期间,他一天能回收1500只口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位保洁老兵再次当仁不让,冲在了防控的第一线。
在保洁员这个岗位上,姜明顺已经工作了22年。今年,老姜的工作有点特别,他负责金融街街道所有废弃口罩的回收。为此,老姜早早搬出宿舍,暂住在西城区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小屋的角落被两块透明塑料布围着,里面挂着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一系列防护设备。
“特殊时期,要武装保护好自己,我住的房间也不能让别人进,以免影响到同事。”姜明顺一边穿防护服一边说。
下午两点半,穿好防护服的姜明顺拎着消毒液,骑上电动车便出发了。一个多月的工作,他已熟知了辖区内每一处废弃口罩回收桶。在中央音乐学院社区的口罩回收桶里,姜明顺回收了约20只废弃口罩。喷完消毒液,姜明顺才将里面的生活垃圾拿出进行分类。姜明顺告诉记者,回收金融街辖区内的废弃口罩,每天就要花费近7个小时,回收的口罩会有专人拉走。
防护服是连体的,老姜怕耽误工作,每次上岗前半个小时便不喝水了。一天的工作结束回到暂住地,防护服下的衣服都湿了。回收废弃口罩,这项大多数人不敢触碰的工作,在姜明顺眼中却十分平常。“我有经验,我不上谁上?不需要有什么顾虑。”
(记者张群琛)今年49岁的姜明顺是北京建融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保洁员,疫情期间,他一天能回收1500只口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位保洁老兵再次当仁不让,冲在了防控的第一线。
在保洁员这个岗位上,姜明顺已经工作了22年。今年,老姜的工作有点特别,他负责金融街街道所有废弃口罩的回收。为此,老姜早早搬出宿舍,暂住在西城区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小屋的角落被两块透明塑料布围着,里面挂着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一系列防护设备。
“特殊时期,要武装保护好自己,我住的房间也不能让别人进,以免影响到同事。”姜明顺一边穿防护服一边说。
下午两点半,穿好防护服的姜明顺拎着消毒液,骑上电动车便出发了。一个多月的工作,他已熟知了辖区内每一处废弃口罩回收桶。在中央音乐学院社区的口罩回收桶里,姜明顺回收了约20只废弃口罩。喷完消毒液,姜明顺才将里面的生活垃圾拿出进行分类。姜明顺告诉记者,回收金融街辖区内的废弃口罩,每天就要花费近7个小时,回收的口罩会有专人拉走。
防护服是连体的,老姜怕耽误工作,每次上岗前半个小时便不喝水了。一天的工作结束回到暂住地,防护服下的衣服都湿了。回收废弃口罩,这项大多数人不敢触碰的工作,在姜明顺眼中却十分平常。“我有经验,我不上谁上?不需要有什么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