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保洁好楷模西峡县米坪镇王庄村张克强 决策探索杂志 全媒体记者 刘振伟 通讯员 董爱红 在西峡县米坪镇王庄村,人们发现,每天一大早就有一个50多岁的男子拿着扫帚,从村庄的
村庄保洁好楷模——西峡县米坪镇王庄村张克强
决策探索杂志 全媒体记者 刘振伟 通讯员 董爱红
在西峡县米坪镇王庄村,人们发现,每天一大早就有一个50多岁的男子拿着扫帚,从村庄的背巷扫到村庄的主道,道路被他扫得干干净净,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这个人叫张克强,是贫困户,也是该村的村庄保洁员。
“张克强把村庄保洁这个行业当主业,不怕劳累,用自己的辛苦换来村庄的整洁,受到了王庄村群众的好评。”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国介绍说。
张克强一家五口人,大女儿是多重残疾,儿子和小女儿在学校上学,爱人杨红霞,从小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智力低下,发展不了产业,全家成了贫困户。
“当时,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是借的!”说起过去,张克强心里酸酸的。
当时,张克强望着别人一家家走向富裕,他只有叹息,没有办法。精准扶贫开始后,他家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大女儿又享受到了低保救助,家里的光景才慢慢地好了起来。去年,为他解决了村庄保洁员这个公益岗,张克强终于有了干活挣钱的门路,这让他这个灰暗的家有了光明和希望。
“人要学会感恩,政府给了岗位,不正经干,对得起谁?”张克强说。
保洁员的工作是个“副业”,在保证片区干净的前提下,隔三差五打扫一次卫生就行,主要督促好群众搞好卫生、遵守卫生秩序,而杨长有就像支书徐国峰说的那样,把“副业”当成了“主业”,一年365天,天天“上岗”。
哪家门前的卫生搞不好,他帮人家搞;谁家不遵守卫生秩序乱倒垃圾,他耐心说服。在张克强的影响下,村里的人都有了讲卫生的习惯。他不但管好自己的片区,见到别人片区脏了也来帮忙。他经常对另外两个保洁员说,我们的工作来之不易,要好好干。一位姓刘的保洁员嫌工资低,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不正经干,所报片区卫生差。他看到后,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帮他打扫卫生,教他怎样向群众做工作。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对方转遍了思想,把所包片区的卫生搞了上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他不怕吃苦、吃亏,敢于担当,无形中他成了三个人的“片头”。
农村种香菇、种庄稼,生产垃圾多。为了规范垃圾的存放,张克强没少花费心思和气力。特别是春季,种植香菇,家家户户要拌料、装袋、灭菌,是垃圾产生最多的季节,稍微管理不慎,就会出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象。张克强挨家挨户交代,一个生产场地一个生产场地检查,灭菌的热炉灰单独存放,不让污水乱排。谁家场地清理不干净,他帮人家清理。
“环境是村庄的脸,一天不洗就不干净。”这是张克强对两个同行经常说的一句话。
他热爱、珍惜自己的职业。人们发现,他不论上地干活或上街赶集,手上或摩托车上都带着一个袋子,目的是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装进里边。
他的认真负责干部看在眼里,群众看在眼里,在该村今年连续几个月贫困户“三个一”评定中,他次次被授予“红旗”。
村庄保洁好楷模——西峡县米坪镇王庄村张克强
决策探索杂志 全媒体记者 刘振伟 通讯员 董爱红
在西峡县米坪镇王庄村,人们发现,每天一大早就有一个50多岁的男子拿着扫帚,从村庄的背巷扫到村庄的主道,道路被他扫得干干净净,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这个人叫张克强,是贫困户,也是该村的村庄保洁员。
“张克强把村庄保洁这个行业当主业,不怕劳累,用自己的辛苦换来村庄的整洁,受到了王庄村群众的好评。”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国介绍说。
张克强一家五口人,大女儿是多重残疾,儿子和小女儿在学校上学,爱人杨红霞,从小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智力低下,发展不了产业,全家成了贫困户。
“当时,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是借的!”说起过去,张克强心里酸酸的。
当时,张克强望着别人一家家走向富裕,他只有叹息,没有办法。精准扶贫开始后,他家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大女儿又享受到了低保救助,家里的光景才慢慢地好了起来。去年,为他解决了村庄保洁员这个公益岗,张克强终于有了干活挣钱的门路,这让他这个灰暗的家有了光明和希望。
“人要学会感恩,政府给了岗位,不正经干,对得起谁?”张克强说。
保洁员的工作是个“副业”,在保证片区干净的前提下,隔三差五打扫一次卫生就行,主要督促好群众搞好卫生、遵守卫生秩序,而杨长有就像支书徐国峰说的那样,把“副业”当成了“主业”,一年365天,天天“上岗”。
哪家门前的卫生搞不好,他帮人家搞;谁家不遵守卫生秩序乱倒垃圾,他耐心说服。在张克强的影响下,村里的人都有了讲卫生的习惯。他不但管好自己的片区,见到别人片区脏了也来帮忙。他经常对另外两个保洁员说,我们的工作来之不易,要好好干。一位姓刘的保洁员嫌工资低,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不正经干,所报片区卫生差。他看到后,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帮他打扫卫生,教他怎样向群众做工作。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对方转遍了思想,把所包片区的卫生搞了上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他不怕吃苦、吃亏,敢于担当,无形中他成了三个人的“片头”。
农村种香菇、种庄稼,生产垃圾多。为了规范垃圾的存放,张克强没少花费心思和气力。特别是春季,种植香菇,家家户户要拌料、装袋、灭菌,是垃圾产生最多的季节,稍微管理不慎,就会出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象。张克强挨家挨户交代,一个生产场地一个生产场地检查,灭菌的热炉灰单独存放,不让污水乱排。谁家场地清理不干净,他帮人家清理。
“环境是村庄的脸,一天不洗就不干净。”这是张克强对两个同行经常说的一句话。
他热爱、珍惜自己的职业。人们发现,他不论上地干活或上街赶集,手上或摩托车上都带着一个袋子,目的是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装进里边。
他的认真负责干部看在眼里,群众看在眼里,在该村今年连续几个月贫困户“三个一”评定中,他次次被授予“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