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孩子们做清洁很认真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屏通讯员彭海军陈克茂 3月8日中午12时零5分,武汉市江夏纸坊第三小学的卫生铃响起,全校2200多名学生迅速来到各班包干区做卫生。楼道里
图为孩子们做清洁很认真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屏通讯员彭海军陈克茂
3月8日中午12时零5分,武汉市江夏纸坊第三小学的卫生铃响起,全校2200多名学生迅速来到各班包干区做卫生。楼道里、走廊上,到处是擦地的学生,有的用抹布擦,有的用钢丝球或者刷子刷;操场上,大孩子们分成两班,一班冲洗操场,一班用大拖把拖地。
初次来纸坊三小的人,往往会惊讶这里的干净,水磨石地面几乎是原色,边角难见黑垢;操场光洁无屑,下课时常有学生在上面打滚。这都是师生们的成果。
3年前起,学校仅保留了一名公厕保洁员,将校园其他清洁分包给每个班,结果师生们把卫生做得比保洁员还漂亮,除每天中高年级早中晚“三打扫”、低年级“两打扫”外,每周三、五,孩子们都是蹲着、跪着用抹布、刷子、钢丝球等清洁地面、墙壁等,连刚入学的新生都不例外。
小学生带桶和抹布上学
作为纸坊三小的学生,10岁的刘畅常常带着小桶和抹布上学。“在路上或公交上碰到同样提小桶的,就知道是我们学校的。”刘畅说,这都是最常见的劳动工具,同学有带钢丝球和各种刷子的,有带50厘米长的小拖把的,还有带吸铁石来擦窗户的,“我还看到有个男生擦楼梯间地面时戴着清洁手套,再拿清洁球干活,这样不伤手,我打算学他。”
记者在纸坊三小看到,孩子们的活干得很精细、专业。尤其在对付角落里的油渍、黑垢时,他们会先撒上洗衣粉,再用钢丝球或刷子打磨,最后用抹布擦洗;清洗时会产生大量污水,这时学生志愿者和干部会及时帮助拖干,避免打湿大家的衣服;拖操场的学生也与用水龙头冲洗的学生配合默契,双方一致向前,不在地面上画圈。不一会,在阳光的照耀下,学校教学楼的水磨石地面、操场都闪着光。“这些劳动技能都是老师们手把手教出来的。我校老师年龄偏大,不少人有劳动经验。”该校政教处主任蔡同喜说,做卫生需要智慧,比如洗衣粉去污效果好却不易漂洗,因此老师要教学生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栏杆外侧等区域不能忽视;还要教学生正确的劳动姿势。“学生做得快又好,他会有成就感,就不排斥劳动了。”他说。
老师们也以身作则,除了做好包干区外,他们每月还会花两个多小时仔细清洁一次操场:先撒上洗衣粉,再用小刷子刷两遍,最后多次清洗、拖干净。
不许家长进校帮忙
纸坊三小规定,做卫生时家长不许进校。“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做不好,也不用心疼孩子吃苦。其实孩子们干得很高兴,做得比很多大人还漂亮。”纸坊三小校长朱媞飞说,她之所以推行“全员做卫生”行动,也源自她个人的经历。“我读师范时,学校的卫生检查特别严格,老师甚至会摸椅子,看有没有灰。当时觉得反感,但这些经历确实培养了我爱干净、细心、有韧性的品格。我想,现在对孩子们也是一样,劳动的价值绝不仅在于学会了干活,而是对孩子们品行的培养。”
朱媞飞说,今年2月召开的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全面履行三项职责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这也坚定了她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大部分人叫好,刘畅的妈妈任女士就说,女儿现在做事情很麻利,在家会拖地、整理全家人衣服,“其实男孩女孩都应该会劳动,这样长大了才不会把家里堆得像猪窝、懒得做饭天天叫外卖。”也有人表示,一开始确实想不通,觉得上学是去搞学习而不是去劳动的,也担心孩子累,但问了几次小孩,发现他干得高兴,就不再反对了。
图为孩子们做清洁很认真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屏通讯员彭海军陈克茂
3月8日中午12时零5分,武汉市江夏纸坊第三小学的卫生铃响起,全校2200多名学生迅速来到各班包干区做卫生。楼道里、走廊上,到处是擦地的学生,有的用抹布擦,有的用钢丝球或者刷子刷;操场上,大孩子们分成两班,一班冲洗操场,一班用大拖把拖地。
初次来纸坊三小的人,往往会惊讶这里的干净,水磨石地面几乎是原色,边角难见黑垢;操场光洁无屑,下课时常有学生在上面打滚。这都是师生们的成果。
3年前起,学校仅保留了一名公厕保洁员,将校园其他清洁分包给每个班,结果师生们把卫生做得比保洁员还漂亮,除每天中高年级早中晚“三打扫”、低年级“两打扫”外,每周三、五,孩子们都是蹲着、跪着用抹布、刷子、钢丝球等清洁地面、墙壁等,连刚入学的新生都不例外。
小学生带桶和抹布上学
作为纸坊三小的学生,10岁的刘畅常常带着小桶和抹布上学。“在路上或公交上碰到同样提小桶的,就知道是我们学校的。”刘畅说,这都是最常见的劳动工具,同学有带钢丝球和各种刷子的,有带50厘米长的小拖把的,还有带吸铁石来擦窗户的,“我还看到有个男生擦楼梯间地面时戴着清洁手套,再拿清洁球干活,这样不伤手,我打算学他。”
记者在纸坊三小看到,孩子们的活干得很精细、专业。尤其在对付角落里的油渍、黑垢时,他们会先撒上洗衣粉,再用钢丝球或刷子打磨,最后用抹布擦洗;清洗时会产生大量污水,这时学生志愿者和干部会及时帮助拖干,避免打湿大家的衣服;拖操场的学生也与用水龙头冲洗的学生配合默契,双方一致向前,不在地面上画圈。不一会,在阳光的照耀下,学校教学楼的水磨石地面、操场都闪着光。“这些劳动技能都是老师们手把手教出来的。我校老师年龄偏大,不少人有劳动经验。”该校政教处主任蔡同喜说,做卫生需要智慧,比如洗衣粉去污效果好却不易漂洗,因此老师要教学生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栏杆外侧等区域不能忽视;还要教学生正确的劳动姿势。“学生做得快又好,他会有成就感,就不排斥劳动了。”他说。
老师们也以身作则,除了做好包干区外,他们每月还会花两个多小时仔细清洁一次操场:先撒上洗衣粉,再用小刷子刷两遍,最后多次清洗、拖干净。
不许家长进校帮忙
纸坊三小规定,做卫生时家长不许进校。“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做不好,也不用心疼孩子吃苦。其实孩子们干得很高兴,做得比很多大人还漂亮。”纸坊三小校长朱媞飞说,她之所以推行“全员做卫生”行动,也源自她个人的经历。“我读师范时,学校的卫生检查特别严格,老师甚至会摸椅子,看有没有灰。当时觉得反感,但这些经历确实培养了我爱干净、细心、有韧性的品格。我想,现在对孩子们也是一样,劳动的价值绝不仅在于学会了干活,而是对孩子们品行的培养。”
朱媞飞说,今年2月召开的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全面履行三项职责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这也坚定了她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大部分人叫好,刘畅的妈妈任女士就说,女儿现在做事情很麻利,在家会拖地、整理全家人衣服,“其实男孩女孩都应该会劳动,这样长大了才不会把家里堆得像猪窝、懒得做饭天天叫外卖。”也有人表示,一开始确实想不通,觉得上学是去搞学习而不是去劳动的,也担心孩子累,但问了几次小孩,发现他干得高兴,就不再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