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服务热线:15609582120

教授殴打清洁工 高校用人制度该反思 -凯发官网首页

浏览: 作者: 时间:2021-10-09 分类:保洁新闻
弱者的尊严需要社会强有力的保障来支撑。消除社会中一部分人的身份优越感固然很难,但对于已经显露无遗的丑恶,让其担负等价的后果却十分必要。当然,有人说该教授的行为破坏
弱者的尊严需要社会强有力的保障来支撑。消除社会中一部分人的身份优越感固然很难,但对于已经显露无遗的丑恶,让其担负等价的后果却十分必要。当然,有人说该教授的行为破坏了高校教师队伍形象,我觉得倒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回想身边的大学教师,相信每个人的学习历程中都能列举很多的良师,明眼人都能看到,打人的教授其实是和合格的教师队伍格格不入的。“另类“自然不能代表整个高校教师的形象,也可以说,这样的“另类”就本不该为人师表。
 
    人性的良善,虽然无形,但任何人都不能缺少。在高校中,履行教育职责的知识分子,一方面要在讲台上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也要在科研项目上苦心钻研,但无论“台前”授课,还是“幕后”研究,都无法割裂教授的个体素养与社会的师德期许之间的联系。从打人者“我挣多少钱,你挣多少钱,你挡着我挣钱”的“自豪语气”中就足以感觉到一种恃强凌弱,金钱至上的浓重气息,“打人”违背真正的师德精神,“挣钱”也背离了科研初衷。
 
    但道德总是一个隐形的东西,选人用人制度再健全,也只能遴选能力高低者,而不能判断德行好坏者。反思完善高校的选人用人标准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相配套的淘汰机制,不合格的成员将很难被及时甄别、替换。国家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中,就为师德问题画出红线,但禁令大多都是原则性的,缺乏具体标准和规范执行力。由于没有严格的参照标准和淘汰红线,以往类似事件最终轻飘飘私了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让无德者不立,让悲观者前行,就应该列出一份师德的负面清单,越详细越好,越全面越好,不仅包括教师校内的错误行为,也包括教师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失范行为。规范越具体,人为干预的程度也就越小,比如哪些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哪些行为是应该被永远剔除教师队伍的,都有一个对照。当然,建立完备的淘汰机制不是对教师队伍的不信任,所谓优胜劣汰,这既是对部分不合格教师的一种震慑,也是对合格教师权益的一种保护,更对教师整体名誉的一种维护。
网站地图